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园地
潘家大楼:济宁地标中的岁月遗痕

发布日期:2017-08-1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文物局 字号:[ ]


图文 本报记者 崔璐
????潘家大楼是深存于济宁人记忆中的一座老建筑,2016年12月修缮后,2017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这座神秘的老建筑,从内到外有了哪些新的鲜为人知的变化……7月29日,《文化周末》 记者再次推开这座百年豪宅厚重而刷新了的大门。

  岁月无声,一幢神秘建筑的涅槃

  “老城记忆摄影绘画展”“文明礼仪大讲堂”,门口的展板显示着潘家大楼近期举办的一些活动。走进潘家大楼,与数月前相比,一楼的各个房间已经收拾干净,家什也都已经摆放整齐。很多人每天从这里路过,但是许多人从没有进来过,不知这矗立在渔山与古槐之间的沧桑楼宇,深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潘家大楼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修缮潘家大楼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原来的东西都没有了,它还保留有一部分,像南面厅里的瓷砖,就是历经一百多年保存下来的。我们就根据旧有的,比照着设计,维持原来的风格,形成现在的规模,让古建筑焕发出它的第二次青春,吸引更多的市民来一睹它的芳容。”潘家大楼管理所副主任高秀丽说。“潘家大楼免费对外开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楼、二楼、三楼同时也做了不同的展览。在一楼,展出了许多的字画作品,目前在南边的小厅里还在继续展出。而在大厅,也陆陆续续举办了三次讲座。二楼的‘老城记忆’摄影绘画展,展出了很多珍贵的老济宁记忆,有刘树启先生的摄影作品和周文奎先生的绘画作品。而在三楼,则是文创产品区。
  潘家大楼当初的占地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包括往北、往西都是,包括西边都有它的营房等,那个时代这栋楼就有了电灯。现在我们是把这个主楼恢复了,其他的要陆陆续续恢复。未来潘家大楼的大门,是要开在南边院后街上的,历史上它的大门就是在那里。”高秀丽说。
  不仅仅是对于建筑的修缮,据高秀丽介绍,他们在做的还有对于潘家大楼历史的研究。“我们还要深度挖掘一下,还原潘家大楼的主人潘鸿钧的历史原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研究这个人物的历史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各大军阀之间的相互混战,把那段历史更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这个人物来了解当时的中国,把这些人物放到历史大背景当中去研究。”

  老照片和绘画重现老济宁建筑

  潘家大楼凝集着许多人对老济宁的记忆,二楼举办的“老城记忆摄影绘画展”,则展示出了更多存在于老济宁人记忆中的建筑物,它们有的还存在着,但有的早已消失,曲艺厅、和平戏院、育华舞台便是三座已经消失的建筑。周文奎的画作,则让这些建筑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周文奎的画作旁,小段的文字介绍了这三座建筑的历史:“曲艺厅坐落在7号马路路北,人民剧院东邻,是曲艺人捐资建成的曲艺演出场所,改变了曲艺艺人在席棚演出的历史。而和平戏院坐落在7号马路路南,与人民剧院相对,是公私合营建成的较早的戏剧演出场所,也和人民剧院一样接演了许多大型著名剧团。育华舞台位置则是在老济宁城内西南隅,解放前和解放初是老济宁集戏剧和电影于一体的综合演出和放映场所,与济南新舞台、青岛共和大舞台齐名,一同被收入1994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史》。“周文奎老先生本身也是搞舞台美术的,这是他画的他记忆中的济宁,当然有一部分是从老照片上得到的灵感,但更多的是凭借他的记忆。”高秀丽说。刘树启拍摄的照片同样记录了不同时代的老济宁的风貌,有铁塔、清华洞、潘家大楼、运河沿岸……这些老照片和画作,既有济宁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有前人保留下来的珍贵史实,串起了岁月的流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